液壓機溢流閥的故障:壓力上升得很慢,甚至一點兒也上不去
這一故障現象是指:當擰緊調壓螺釘或手柄,從卸荷狀態轉為調壓狀態時,本應壓力隨之上升,但壓力上升得很慢,甚至一點兒也上不去(從壓力表觀察),即使上升也滯后較長一段時間。
分析調壓狀態的情況可知,從溢流閥完全溢流的卸壓狀態變為調壓(升壓)狀態時,主閥芯緊靠閥蓋,先導調壓閥彈簧僅處于稍有壓縮狀態,主閥芯開啟溢流^ 當升壓調節時,先導閥芯(錐閥)受彈簧壓縮而關閉,主閥芯上腔壓力開始增高,進人調壓(升壓)狀態,主閥芯下落靠攏閥座,關小溢流口- 當調壓手輪不再調節時,主閥芯停止下落而維持某一微小開口,系統便維持某一調節壓力。主閥芯從卸荷位置大開口下落到調壓所需開度所經歷的時間,即為溢流閥的回升滯后時間。如果此時間長,壓力上升緩惺;如果主閥芯不下落,不移往閥座關小溢流口,則壓力一點也上不去。
影響滯后時間(壓力上升時間)的因素很多,主要與溢流閥本身的主閥芯行程距離大和閥芯的關閉速度有關^ 而關閉速度又取決于主閥芯阻尼孔(或旁路阻尼孔)所流過的先導控制流量和主閥芯直徑的大小。先導流量又與阻尼孔的孔徑與孔長有關,也與主閥芯的彈簧剛度以及主閥芯與閥體孔的摩擦力大小有關。但上述參數均是設計好的定值,那么除此之外,在實踐中主要應從閥芯和閥體孔摩擦力大小以及使用過程中有可能改變的某些參數去找出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具體有以下幾點。
①主閥芯上有毛刺,或閥芯與閥體孔配合間隙內卡有污物,使主閥芯卡死在全開位置,例如圖3-1 ( a )所示的Y 型溢流閥,系統壓力上不去。松開蟫蓋后,若發現閥芯端面未與A 面齊平,多屬這種情況,其他型號的溢流閥類似?蓹z査主閥芯卡死的位置情況,是否是配合間隙也過小。
使主閥芯上移,參閱圖3-2,造成壓油腔P 總與回油腔0 連通,壓力上不去。另外閥芯卡死在最大開口位置,壓力一點兒也上不去;閥芯卡死在小一點的開口位置,壓力可以上去一點,但不能再上升因毛刺污物將閥芯卡死的情況與此類同。
⑥ 先導閥閥芯(錐閥)與閥座之間有顆粒性污物卡住,不能密合,如圖3-3 ( a ) 所示,主閥芯彈簧膠壓力油通過先導錐閥連通油池,使主閥芯右(上)移,不能關閉主閥溢流口,壓力上不去。
⑦使用較長時間后,先導錐閥與閥座小孔密合處產生嚴重磨損,有凹坑或縱向拉傷劃痕,或者閥座小孔接觸處磨成多棱狀或鋸齒形,如圖3-3 ( b ) 所示,此處經常產生氣穴性磨損,加上錐閥熱處理不好,接觸處四坑更深,情況便更甚。
⑧拆修時裝配不注意,先導錐_ 斜置在閥座上,除不能與閥座密合外,錐_的尖端往往將閥座與錐閥接觸處頂成缺口(彈簧力),更不能密合,如圖3 -4所示
⑨漏裝先導調壓彈簧、彈簧折斷或者錯裝成弱彈簧,壓力根本上不去。
⑩先導閥閥座與閥蓋孔過盈量太小,使用過程中,調壓彈簧被從閥蓋孔內頂出而脫落,造成主閥芯彈簧腔壓力油經先導錐閥流回油箱,主閥芯開啟,壓力上不去。
對先導式溢流閥,如果未將遙控口 K 堵上(非遙控時),或者設計時安裝板上有此孔通油池,則溢流閥的壓力始終調不上去。
液壓泵內部磨損,供油量不足,則溢流閥不能調到最髙壓力上去。例如最髙本應可調到3 2 M P a ,結果最高只能調到2 0 M P a 左右。
解決壓力上升很慢及壓力一點兒都上不去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① 適當增大主閥芯阻尼孔直徑:國內溢流閥阻尼孔直徑為鈞. 8 ~1 . 5 m m ,可改為《1. 5~1 . 8 m m 。這對靜特性并無多大影響,但滯后時間可大為減少,壓力能快速上升。但不能改得太大。
② 拆洗主閥及先導閥,并用妁. 8~1 . 0 m m 的鋼絲通一通主閥芯阻尼孔(或旁路阻尼孔),或用壓縮空氣吹通?膳懦蠖嗲闆r下壓力上升慢的故障。
③減少主閥芯的抬起高度,例如Y ^ l O B 型閥主閥芯上端套加一只3 ~4. 5 m m 厚的墊片,滯后時間可由2 s 降為0 . 4 s左右。另外選擇二節同心式溢流閥在這方面要好一些。
④用尼龍刷等清除主閥芯、閥體溝槽尖棱邊上的毛刺,保證主閥芯與閥體孔配合間隙在0. 0 0 8~0. 0 1 5 m m 范圍內靈活移動。對通徑大的溢流閥,配合間隙可適當大點。
⑤ 板式閥安裝螺釘、管式閥管接頭不可擰得過緊,防止因此而產生的閥孔變形。
⑥ 漏裝、錯裝及折斷的彈簧,要補裝或更換。
⑦不需要遙控調壓時,遙控口應堵死或用螺塞塞住。
⑧ 對于圖3-5 ( a ) 的情形則應檢查二位二通電磁閥是否卡死不復位而使溢流閥總卸荷,對于圖3-5 ( b ) 中的情形則要檢査電磁鐵是否能通電。
需要提醒的是圖中使用的二位二通電磁閥,有0 型與H 型之別,修理時很容易將閥芯調頭裝配,此時常閉變常開,常開變常閉,須特別注意不要搞錯。
⑨ 閥座破損,先導錐閥磨損及嚴重拉傷時要予以更換或經研磨修復使之密合。
⑩屬于液壓泵問題即修液壓栗或換液壓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