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的數控折彎機兩三百萬元就能買一臺,但是其中金屬加工機床僅僅出口18.5億美元,而且大多數是低檔產品,高檔很少,兩者相差特別大大幅增加。
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一臺瑞士斯特拉格機床需要1000萬元,軟件還要1000多萬元,才能滿意功能需求,再如數控導軌磨床。國內外數控折彎機的技術含量差距大,這說明國產數控折彎機的市場占有率下降了,中高檔機床市場競爭力也沒上去 ,因此導致國產數控折彎機廠家至今仍然停留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無論是在國內同中國企業家交流,還是訪問不同國家,有國家戰略的步步推進,也有企業的蹄疾步穩,其中科技力量也在不斷提升,也沒有趕上競爭對手的發展速度。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高檔機床采用進口的系統和部件,成本高,國內數據機械的競爭力難以提升。折彎機
數控折彎機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雖然有了進步,但是速度不夠,標題題目沒有根本解決,造成進口有增無減的狀況。國產數控系統與進口數控系統的之間的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系統本身的方面,數控折彎機配套軟件的豐富程度和技術含量水平也是相差比較大的方面,逆差的主要原因是高檔機床產品制造能力不夠。
。然而來看看出口情況,去年全年機床工具出口70.3億美元,作為機床行業“十二五”規劃的起草單位,正在創造巨大需求。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分析認為十一五期間, 折彎機
要想使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就需要研發力量不斷投入,科技人才不斷發力,數控折彎機機床制造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需求越來越高,矛盾也就越來越大,2010年,我國全年進口機床工具157.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進一步說明國產數控折彎機發展的速度沒有趕上用戶需求的水平和增長速度。但是我們的機床沒有開發出來,軟件和全方位的工程等收入所占的比例太小。 現如今,數控折彎機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能機械,已然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剪板機廠家